赤叶青枫

资深影评人、传媒人,新锐摄影师。
约稿、约拍均请加V❤️:buhui7758258

《破门》:直面生命痛与殇,笑泪励志绽希望

文 / 赤叶青枫

“破门”是足球、曲棍球、冰球等球类体育项目术语,意思是指将球踢/打入对方球门。破门的成功不仅预示着比赛阶段性的胜利,更是一种不服输、渴望获胜的拼搏精神的体现。因此,当曾凭借《破冰》一举斩获第9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华语故事片等多项大奖的内地资深导演徐耿如今推出新作《破门》时,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体育题材的励志电影,可事实上,你只猜对了一半。

没错,《破门》确实是和一部足球有关的电影,但和专业体育赛事无关;它是一部儿童电影,但它又讲的不是专业体校的少年足球小将的故事——它实际上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角是一位平凡的体育老师和一群山区留守儿童。

2008年,川西北山区的新明小学新来一位名叫喜哥的体育老师,面对山区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为了让孩子身体健壮、性格开朗、建立自信,他带领孩子“zua ”(注:四川俚语,同“踢”)起了足球。就在孩子们因为足球逐渐发生可喜变化的时候,那场震惊世界的地震骤然袭来,新明顷刻之间变成废墟,所有人的命运也就此发生了巨变……

客观而言,作为一部没有明星甚至是由非专业演员领衔主演的儿童电影,而且故事又是涉及山区留守儿童的,乍一看,《破门》在卖相上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元素,但若细品,你会发现,此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一个破旧足球以旁观者的角度以及第一人称的口吻来旁白讲述这个故事,视角较为新颖童趣,而由故事的原型马顺洗老师和足球队学生分别本色出演球队教练喜哥和足球队的孩子们,虽然演技青涩,但是胜在投入,而且大部分桥段就是演他们自己以及他们曾亲身经历过的那些事儿,因此也就分外带感,再加上影片氛围较为写实自然,演员们又是全程四川话演绎,甚接地气儿,看着看着,相信你就会渐渐被其吸引住,想看看这样一群山区留守儿童是如何体现足球比赛里的“破门”精神的。

于是,在影片的前半段,我们能看到,为了能让孩子们有运动训练场地,喜哥带领足球队在河滩上开垦出一大块土场坝;为了能在参加全市小学生足球联赛中获得好成绩,孩子们刻骨练习,即便大雨滂沱他们也坚持冒雨训练,也丝毫不曾松懈……

另外,影片还展现了球队内外的一些矛盾冲突。譬如球队中唯一的女队员桑果最初因为性别问题而未能入选球队于是据理力争,之后又因为为了参加比赛而引发了一场剪发风波;再譬如关于球队队长、前锋、守门员等职位的归属问题的争执,队员坦克的因故退队事件以及之后为了桑果和另一队员小钢炮之间打架事件……总之别看是个小小的山区小学足球队,但是一样意外不断,热闹非凡。

以上这些彰显了童心童趣之外,亦增加了影片不少的趣味性、戏剧性、励志性和观赏性,继而令人不禁看得津津有味。

当然,如果仅限于此,那么《破门》就算拍的再优秀,好看是好看,但格局也终究小了点,所以当影片巧妙将举世震惊的5.12地震作为重要元素融入其中时,影片的励志主题也因此变得厚重和凸显起来——经过地震一事,“zua ”球一事就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强身健体或比赛争夺输赢了,而是片中所有人在经过生死考验以及与至亲骤然的阴阳两隔等巨大突发事件后心理干预最好的宣泄及辅助方式之一,大家都急需“破门”这样的事情来振作精神,而本身就是四川人的片中主演们诠释起这段故事明显也更加投入,因此也就令影片的感染力愈强。

其实,题材和地震有关且走现实主义路线的华语电影之前有过几部,《唐山大地震》、《大太阳》、《好雨时节》等俱是其中代表作,但作为由素人担当主演,而且主角还是一群四川山区留守儿童和老师的相关电影,《破门》还是首部,而且较为难得的是,它并没有过度的煽情,而是直面生命痛与殇,把影片最终的落脚点放在了励志与振作、怀念与感恩之上,从而使得影片于笑泪之中亦充满了正能量,令人更加感动。


评论
热度(2)
©赤叶青枫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