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叶青枫

资深影评人、传媒人,新锐摄影师。
约稿、约拍均请加V❤️:buhui7758258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国学鸡汤”里的大情怀

文 / 赤叶青枫

最近正值六一儿童节,电影、电视荧屏又充满了各种“羊羊狼狼”之声,然而中国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呢?除了多一些新闻里孩子遭遇的各类社会安全问题的保障解决以外,还需要真正让他们“寓教于乐”的影视熏陶,这一部今年暑期档上映的《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倒是横空出世,填补了国学的这一空白。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乍听这么长的名字,好似颇具说教意味,但是哪怕看过一集之后,便会发现它妙趣横生:由一个个彼此独立又紧密关联的小故事串联而成,用年代戏的“壳”,套装现代教育理念的“核”:民国时期的江南小镇兰香镇,隐姓埋名的王大智来到这里,借用一个老宅义务办起了学堂,宅子三易其主,学堂一直办得风生水起,除传授《弟子规》外,还传授现代知识、启迪民智。王先生与孩子们、民宅的三任主人之间,发生了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

全片分几部,面世的第一部是脱胎换骨于《弟子规》,制作人们把《弟子规》编成故事、拍成片子,用情景剧呈现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精华,这不是一件易事,要面对孩子们受众,还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情景剧同时,营造喜剧感。于是,《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的制作非常讲究,真人表演与动画结合,连剧中家具都选材于明清古董。以文化界著名学者许嘉璐、作家苏叔阳、艺术家姜昆、戏剧教育家马彧和冉杰等构成的创作智囊团,堪称奢华。幽默语言加上根据人物性格制造的矛盾冲突、巧设的“包袱”“桥段”,以及通过夸张诙谐的情节、生动传神的表演,《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让孩子们在会心一笑之后,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共60集,每集25分钟,整个故事围绕着大智先生跟他的学生们展开。最让孩子喜闻乐见的喜剧手段是《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最大的利器,它打破了诸多墨守成规的教育姿态,让孩子们在学堂“没大没小”,甚至敢与先生主张“乘着岁数小,要及时行乐”的思想,当有人质疑孩子们贪玩时,王先生还会主动辩护“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我们在剧中看到的是一个轻松而快乐的学堂,演员阵容由演技派王劲松和雷恪生领衔,更有陈建斌、丁嘉丽、那威以及童星小叮当等明星助阵,王先生游走在智者与平民、高尚与草根、幽默与戏谑,优雅与通俗之间,给孩子们盛上一碗碗民国味的“国学鸡汤”。

喜剧艺术形式、动作化的表演风格、诗意的场景风格,这些都是《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的亮点。它一边用喜剧的表演形式,另一边向观众传递着传统文化,诠释着它的宗旨:“巧用国学,趣味德育、寓教于乐。”观众都如同“大智先生”王先生的学生一样,以传统文化《弟子规》为蓝本,反省自身,教育他人,追寻“百年强国梦”。梦并不是空口大白话,而是成了剧中孩子们的笑声,成了一个个小趣事,它鄙弃传统教育的说教模式,用喜剧的手法和娱乐化的故事来消化大道理,化深奥的文字为妙趣横生的影像感召,更适合全家老少齐围坐,盛夏共享。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唤醒了每个人心底的良善,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引导中国孩子们“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在笑声中传递出人生内涵意义,“国学鸡汤”寓教于乐,小趣事里更蕴藏有大情怀,是今年暑期档最值得收看的情景剧。

 

评论(1)
热度(1)
©赤叶青枫
Powered by LOFTER